科研进展
-
赵时真、张干等-ES&T观点:重视大气中的高挥发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HV-POPs)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干研究员团队赵时真副研究员、肖雨薇博士生,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Kevin Jones教授和联合国化学品管理(UNEP/Chemicals)顾问Roland Weber博士近期联合撰文,呼吁应重视大气中的高挥发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HV-POPs)。...2024-08-27
-
李继兵等ISME + JGR:石油污染区功能微生物的原位代谢特征、地球化学驱动因子、群落组装机制与功能解析我国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原油开采、运输和冶炼过程中,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与土壤健康。微生物在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分解过程中,降解功能微生物能够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是降解过程的核心执行者...2024-08-27
-
姜连等-OG:广州地化所在朝阳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中发现2个新系列苯并藿烷类化合物藿烷类化合物是指示细菌的生物标志物,普遍存在于各种沉积物和原油中。常见的藿烷包括常规藿烷、重排藿烷、异藿烷、降藿烷、断藿烷、甲基藿烷、芳基藿烷、单芳藿烷、二芳藿烷、三芳藿烷、苯并藿烷和降苯并藿烷等系列化合物。苯并藿烷在生物降解沥青、原油、碳酸盐、煤和湖泊...2024-08-02
-
梁天等-OG:利用溶胀实验-X射线衍射(XRD)揭示固液有机质相互作用过程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类型,在全球化石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其在烃源岩中的赋存与排烃机理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受制于工业技术,目前还无法实现干酪根溶胀吸附态页岩油的开采。因此厘清页岩油溶胀吸附赋存机理对...2024-07-31
-
姜连等-PPP: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脂类化合物解密古新世南太平洋海洋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了解极端温暖地球气候系统的开始、演变和结束的变得日益紧迫。古近纪早期是一个地球气候极其温暖的时代,具有典型现代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地区热带-亚热带的动植物群(Thomas et al., 2020),且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释放到大气中CO2总量...2024-07-25
-
刘敏等-Energy & Fuels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海侵对上古生界煤系生烃的影响及勘探启示油气勘探表明:上古生界煤是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之一,煤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但海侵及引发的环境变迁对煤系烃类生成潜力和生成过程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不断突破,与煤相关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煤层气、致密气或统称为煤岩气越来越受到关注。鄂...2024-07-16
-
黄晓晴等-JGR-A:基于两年的高精度高频在线观测估算2021-2023年我国东部三氟甲烷(HFC-23)排放量HFC-23(三氟甲烷,CHF3)主要来自生产HCFC-22的副产物,其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CO2)的14700倍,是《京都议定书》中要控制的氢氟碳化物(HFCs)中最受关注的一种含氟温室气体。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达成《基加利修正案》,旨在限控HFCs, 开启了协同应对臭氧层...2024-07-10
-
曾建强等-GRL:原位测量如何克服种内差异获得代表性BVOCs排放因子陆地植物排放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约占全球VOCs排放总量的90%,对高反应活性BVOCs排放量的准确估算对探讨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及其空气质量与气候效应至关重要。然而,从全球到区域尺度,BVOCs排放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BVOCs排放因子是造成其不确定性的...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