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刘萧冬等-JAAP:长7段优质烃源岩氢气生成特征的实验研究氢气(H2)有望成为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问题的一类极其重要的新型清洁能源,因此近年来地质氢气资源潜力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无机成因H2,如地球深部脱气、水-岩反应等形成的氢气资源。我国大陆超深钻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成因H2也可能成为含油...2023-10-17
-
耿晓飞、张干等-ES&T: 南海和东北印度洋气溶胶黑碳的来源及其对海洋黑碳循环的影响气溶胶黑碳(BC)是一种短周期气候污染物,在极端气候事件和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海洋气溶胶BC来源的定量解析是一项技术挑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耿晓飞与张干研究员等,与澳大利亚James Cook大学Michael...2023-10-13
-
刘文等-JCA:利用在线富集方法准确测定低含量气态烃分子间和分子内同位素组成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稳定同位素组成被广泛用于天然气来源和成熟度研究。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稳定同位素分析已经从总同位素分析(BSIA)发展到单体化合物同位素分析(CSIA)、化合物分子内特定位置同位素分析(PSIA)和团簇...2023-10-10
-
孙宇等-MPG:样品尺寸如何影响页岩生-排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随着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与开发,页岩生-排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的定量研究变得日益重要。Rock-Eval岩石热解仪广泛应用于烃源岩生烃评价,但通常采用粉末或干酪根样品,结果更多地反映样品的生烃特征。前人采用页岩粉末和颗粒样品的Rock-Eval仪进行页岩的生排烃研究,指出热解结果...2023-08-14
-
黄敏等-OG:生物质中一种新的甲氧基定量评价方法富含木质素的生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3),其稳定碳、氢同位素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指标,但生物质中甲氧基的含量随沉积演化作用快速减少,准确评价生物质中甲氧基的含量是开展其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目前常用的甲氧基定量方法基于Zeisel法(利用氢碘酸将生物质中...2023-06-30
-
吴亮亮等-MPG: 不同类型原油焦沥青的形成机理及演化模型固体沥青的概念属于有机质岩石学的范畴,通常根据野外观察将固态不可流动的烃类物质定义为固体沥青。它广泛存在于含油气系统的储层、运移通道乃至烃源岩等多个组成要素中。由于其可以作为桥梁沟通石油/天然气与烃源,为油气的成因及演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广受关注。研究表明固体...2023-04-04
-
梁天等-CG:干酪根对饱和烃吸附能力随热成熟度的演化特征干酪根在地质温压条件下发生裂解生成烃类化合物,并通过排烃及之后的运聚形成油气藏。在排烃过程中,干酪根与烃类化合物分子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化合物在烃源岩中富集,直接影响排烃效率及油气性质。同时,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干酪根对烃类分子的束缚能力也会出...2023-04-03
-
王浩哲等-PPP&MPG:上寒武统排碧阶SPICE事件的地球化学成因全球范围内上寒武统排碧阶地层中普遍记录了一次碳酸盐岩稳定碳同位素(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即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对于SPICE事件的成因,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是由于在广泛的大洋缺氧/缺氧硫化条件下有机质埋藏增加所致,但这种认识也...2023-04-03